因为感恩命运,所以将所有的热情与耐心倾注到教学工作中;因为热爱与责任,所以用严谨与认真去教授每一门课程;因为慈爱与善良,所以用真诚与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她眼中,学生就如同她的孩子,她30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育一线,用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对工作最本真的爱,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重、令人感动。
她,就是湖南省首届教学奉献奖获得者、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的李立老师。
——编者按
初夏的脚步姗然而至,清新的空气里伴着栀子花的芬芳。在主教学楼B座302教室里,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写满板书的黑板,全神贯注地听着讲台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课堂上没有一个人在打瞌睡或者玩手机,连最后一排的学生都把腰杆挺得笔直,有同学偶尔拿出手机也是将老师的板书认真地拍下来,生怕遗漏重要内容。
这样的课堂该是怎样一位老师在教学?这样的课堂氛围又是怎样一位老师所营造?又是怎样一位老师能对学生有如此影响力?带着一颗好奇的心,记者们来到李老师身边,了解这美好的课堂背后的故事。
教学天地:学以立身,科教相承
“我来自农村,家庭贫困,从没想到自己能当上一名大学教师,而且一干就是30余年。”从1983年步入教育行业,李立已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三十多个春秋。岁月如梭,奋战在本科生教育的第一线,李立老师的身影执着而坚定。“我感谢命运给了我一个喜欢的职业,能力所能及地在三尺讲台努力工作。”因为这份幸运和缘分,李立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在30余年的教学历程中言传身教,倾心教学。
2001年,为了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实验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李立作为电气基础实验中心主任,带领全体实验老师一起进行了“三开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即在实验单独课设、实验室全开放做法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教学器材、教学时间”上进行完全开放。该模式是将一年内开设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元器件及其工具分装在元件盒内,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调试,还可以设计一些课程外的项目;老师要对每个项目的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学期结束还要对回收的元器件进行检测。因为工作量非常大,李立老师带领和实验室老师们利用假期加班,不计得失,对课程改革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该模式被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立项研究,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课堂知识及时消化,李立还在世界大学城建立了“数字电子技术”空间课堂,在空间课堂上传了课程学习的相关资料,上课没听懂的同学下课后可以自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知识点。”目前,李立正在制作系列数字芯片学习微课件,并将仿真软件融入教学,力求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除了基础课教学任务以外,李立还担任了教研室的工作。尽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很繁重,但她积极投身于教研和科研工作。她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教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了“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电工学实验指导》,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并参加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省重点课程、省精品课程建设等工作。在她爱人援藏,孩子还小,自己又遇上犯腰椎病的时候,她依然竭力克服重重困难,早出晚归地加班加点,不计得失地完成了学校交给她的双基实验室评估、省示范基础实验室评估、本科合格评估等多项任务,而每一项工作中都倾注了她所有的努力和智慧。
因热爱而选择坚持,也因努力而收获满满成果。李立坦言,自己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与扶持。“付恩锡老师,舒介武老师,还有方克成老师,这些老师对我教学的长进帮助都很大。”“方克成教青年老师们采用习题备课法、提纲板书法,都是特别好的方法。”李立还回忆起付恩锡老师对她编写的教材《电工学实验指导》逐字逐句的审核,细致到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正是这种严谨和大爱,李立也在带新进教师时,将自己的教学秘诀毫无保留地代代相传。
课堂内外:教学倾心,育人倾情
“教师高尚的品德,敬业的精神,对职业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爱心,都将带给学生自然的影响力。”李立说道。在课堂上她总是保持着愉快的心境、充沛的精力,她诚挚而又认真的态度影响着每一个听她课的学生。李立上课总是会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反应,采用随堂提问、讨论、补充讲解等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她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实物教学、研讨式教学、仿真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李立一直奉行的教学方法。她认为课前导入的到位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进程极其的重要,所以她注重问题的切入点、注重指导学生每章的学习方法、以及与课程的系统讲述。“电类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很多学生感觉难入门,非常难学。加上部分学生电路没有学好,很容易畏难。”为此,李立会精心准备课程的绪论部分的教学,选择工程中或生活中的现象所蕴含的专业知识作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时,李立会在绪论中引入“交通信号控制器”仿真教学,采用Multisim软件进行课堂演示,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内容、数字电路特点的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重视导论的教学,李立还十分注重案例教学,“工科专业不同于文、理专业,工科专业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要想将课讲得生动,就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分析,切中知识要点,理清课程脉络,以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讲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为教师,想上好一堂课,课堂管理与教学内容同等重要。”李立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对作业错误多的学生单独讲解,或者询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并利用上课有针对性的解答或集中讲解,利用QQ答疑、微信和空间课堂与学生互动。通过这些努力,她给予了学生自然的影响力,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都自然地喜欢李老师的课,心甘情愿地服从她的管理,从而营造了很好的学风。
“在课堂上老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公式的推理与计算过程依靠板书效果更好。老师要注重讲授的逻辑性和知识点,尤其要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同学们都十分喜欢且乐于接受。罗娇同学说:“李老师的课堂板书非常经典,虽然她也会借助多媒体,但对于重要电路原理的讲解和公式推导,李立都是在黑板上一步步讲解和书写,逻辑紧密,条理性强,与对着做好的PPT讲课相比,我们更乐于接受这样的方式,因为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也更加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
课堂上如此,课后李立工作也十分负责,批改学生作业更是极其认真,巨细无遗,甚至还在旁边标注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李立会布置自学作业和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学会总结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在她担任班主任期间,还组织了学习经验交流会,创新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邀请高年级学习优秀的和课外科技活动优秀的学生来谈体会。电气工程1501班的黄金林同学说:“每次我们课后问李老师问题,她总是有问必答,而且解答得非常详细,不仅及时答疑,还会抛出新的问题留给我们思考。”
“李老师上课很认真,很有亲和力,她能够把知识像春风化雨一般自然催化,我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电气1504班罗滨汉同学说,甚至有学生慕名来听课。对于学生的好评,李立说到:“作为一名高校电气专业老师要认真对待每一堂理论课和每一次实验指导课。我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实验,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避免灌输性教学,要和学生积极互动,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后思考的积极性。”
师生之间:温婉为师,大爱为母
在教学上李立尽其所能身教言传、教育引导学生。在育人上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尤其是对后进生和考研学生尽心尽力,无悔无私的指导和帮扶,这些种种都无不体现出其为人师亦如人母的大爱情怀。
除了常规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李立还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她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来自自动化0903班的石永安同学大一时热衷于街舞,心思没有花在学习上。在一次实验过程中,李立发现了该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很强,于是多次找到石安永谈心,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耐心引导他走上学习的正轨。后来,从大二直到大学毕业,石安永一直呆在科技创新实验室埋头学习与做实验,他的作品“湖南省视得康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二等奖、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湖南省金奖,还被誉为学校的“学生科技明星”。
而对于后进生的帮扶,李立也是不遗余力。她从不苛责或者放弃任何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而是用真诚和耐心去指引他们,用温暖和关爱去感化他们,细心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力尽所能地去培养他们的兴趣。李立说:“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我会利用课余单独与他们交流,会针对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状态提出建议,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一般来说,老师如果能够给予后进生足够的重视和关爱,这些学生往往也能成为可塑之才。事实上,那些调皮的学生、厌学的学生,特别愿意和李立亲近,喜欢和她交流,也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些学生到了她的班里,常有着出人意料的变化。
来自06级的学生王强是一个有理想但思想很偏激的人,他总认为大学学习的东西没有用,当时学分已经临近退学的边缘也不愿意重修。“我当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得想点办法改变他,不然这个孩子的前程可就毁了。”李老师利用了整整两个中午的时间与他谈心,但王强仍固执己见,李老师对王强说:“如果你是我儿子,我直接是几巴掌打过去了”。李立的这句话让王强深受触动,“我父母都没这么关心过我,我要为李老师把书读完!”他从不逃课开始,到专心听讲,到认真学习,很快,王强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进步十分明显。在毕业酒会上,借着酒劲,他紧紧拉着李老师的手不肯松开,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李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
30多年来,李立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或许他们并没有特别大的成就,但至少,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他们都很正直、真诚、善良,能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地做人。”李老师谈到学生总是自信和自豪。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李立说到,“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爱心、责任与良好的方式方法。做一个有思想有爱心的老师才谈得上幸福。教师本身要有智慧,更不能缺少爱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么做;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只有这样去想,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给人星火者,胸怀火炬。李立说:“在教育事业上的付出,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正是怀抱着这样一种对学生的期待,李立甘愿在教师岗位上做一名园丁,默默耕耘在湖工这一片热土上,播散光热。
记者手记:
有一种感情,如果不酣畅地表达出来,你会憋得难受;有一种人,如果不真实地叙写出来,你会觉得内疚。采访到后期,我们不愿意再提问,因为我们视作关键的“点”,在李立老师那里都是那么自然,都是她觉得内化的要求。采访过程中,李立老师一直都反复说到:“在湖工,其实还有很多老师做得比我好,比我更优秀,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对教育的深切热爱支撑着李立老师成为一个标杆,她大爱无私的人生态度如果能给我们带来思索,比仅仅把她看成一个典型,对我们和大众而言,将更有价值。